close

  熊丙奇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05日02版)
  近日,河北省邯鄲市廣泰中學實行“教師全程隨班辦公”模式。通過“一拖二”的辦公室與教室的特殊改造,學校每個教室後部設有班主任辦公室,班主任通過辦公室窗戶能夠零距離隨時觀察每位學生,在辦公室隨時掌握班級動態,全面瞭解學生學習興趣、聽課狀態、自學習慣等,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或規律,及時有針對性地介入解決問題。
  相關照片在網上引起熱議,很多人的觀點是:這是班主任在盯梢、監督學生,不利於鼓勵學生自律。如果站在教師“管理”學生的角度,這種分析是正確的,可如果從教師服務學生角度,卻不難發現,把教室作為教師的辦公室,在按班級建制的教學模式中,有利於增加班主任老師和學生的溝通,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,也讓班主任把更多時間投入到教學中。
  如果把班主任當成學生“監工”,這不利於增強師生溝通,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人格。如果希望教師多瞭解學生想法,參與學生課間活動,培養和學生的感情,那麼,班主任把教室作為辦公室,不失為一種積極探索。有必要跟蹤這種探索的實施效果,聽取班主任、任課老師、學生和家長的意見,而不是簡單認為老師以此加強對學生監督。如果調查結果告訴我們這種形式確實是強化了對學生監督,學生對此抗拒,感到壓抑,那麼學校就要反思這一做法。
  這提醒教育觀察者不能被表象迷惑。推行教育改革也是如此。我國中小學近年引進了國外一些學校的做法,但效果甚微,根源在於國內缺乏這些措施生長的制度環境。如果出發點只為了製造教育政績,不從根本上改革管理、評價制度,很難真正起到效果。比如我國近年引進教師輪換制度,卻沒有看明白國外為何有條件實施這一制度。與之相對應,國外實行國家教育公務員制,以及教師同行評價制。如果只引進輪換制,卻不推行配套制度,就讓改革浮於錶面。
  對學術問題也是如此,不能治標不治本。最近,“中國性學第一人”潘綏銘因科研資金使用不明遭處分,受到社會輿論同情。據媒體報道,潘教授是因採訪性工作者,向對方支付報酬,可對方無法出具發票而受處分。很多人由此質疑科研經費報銷制度,認為規矩太多,導致做科研就得冒違規風險。這確實有道理。可是,解決辦法不是不要報銷規定,怎麼花錢全由研究者說了算——以前,就有研究人員拿洗腳費發票去報銷,輿論紛紛質疑科研經費管理混亂,進而要求嚴格科研經費管理。這些浮於錶面的解決方案經常彼此打架。
  我國學術管理的實質問題是嚴重的行政主導,對學術經費使用實行行政監管,學術研究預算由行政部門審批,執行預算由行政監控。這貌似很嚴格,卻違反學術規律,限制了學術研究活動,誘使學者把精力用在折騰經費上。科學合理的學術管理首先要把學者收入和研究經費分離,學者按聘用合同享有年薪,不得從科研經費中提取個人收入。現在,學者收入和研究經費混在一起,也就說不清道不明。此外,研究經費使用是否合理,應接受學術同行委員會評價,有獨立的財務審計,並接受公眾監督。如果有同行評價委員會,針對潘教授的田野調查開支,也就會有是否符合學術倫理的討論,而非現在各說各話。
  不從根本上改革學術管理制度,就會出現這樣的尷尬:當學術經費被侵占、套用時,輿論紛紛要求加強監管;而當研究人員受經費管理限制時,大家又質疑規定“太死”。要不要調整報銷規定,都只是錶面文章,且可能進退失據——放鬆報銷規定,不少研究者就會以各種名目套取科研經費;而嚴格報銷規定,一些老實人會受限制,不老實的人依舊會弄來一大堆假髮票套取經費。
  我國當前的教育和學術問題,日益變得糾結和複雜,都因在討論和解決這些問題時,只看錶面,不深入實質,於是往往治標不治本。而對於治標不治本,輿論的普遍態度,也很曖昧,抱著不能一步治本就先治標的心態。就這樣,解決教育和學術問題,就滿足於頭疼醫頭腳疼醫腳。  (原標題:教學科研問題不能被表象迷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namgntfq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